通識教育視頻《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智能人機》
智能手機普及化:
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等科技產品已成為不少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東西,這些科技產品的普及,使社會出現了一種「低頭族」現象,影響不少人的社交生活和健康。
智能手機的社會現象
上網成癮:
自從手機能夠隨時上網,用家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愈加嚴重,各種對網際網路的過度使用,致影響正常作息,都可算是上網成癮。使用者用在上網的時間及金錢愈來愈多,甚至影響學業、工作等日常社交,而且向家人、老師或朋友隱瞞上網的情況。除了上網,對其他事情提不起勁,嘗試減少上網時間,但不成功。情況嚴重者,變成隱蔽青年,寧願留在虛擬世界而不想活在真實社會。
起底文化:
遇有未能以執法解決、不符合大眾道德規範的行為,網民會以起底「懲戒」當事人。起底常因傳播速度之快而成為城中話題,網民以人肉搜尋將肇事人的姓名、身分、住址等個人資料廣泛公布。網民想申張正義但沒有執法權力,互聯網成為公審平台,以為自己所做是為民除害。不過起底不能解決問題,且屬於網上欺凌,有時只有事件的片面資料便進行起底,令事件加快發酵,更可能冤枉好人,不值得鼓勵。
自拍風潮:
自拍風潮成為全球現象,用家因為自拍而有助於自我認同,增強自我存在感,也是一種自我認識和自我表達的方式。自拍無時無刻成為眾人焦點,強化自我認同感。公眾人物自拍,則是形象建立的方法之一。不過,照片放上網後,亦少不免會被評頭品足,如把網上批評放大,有可能跌進自我批判的陷阱,加深對自己身材樣貌的不滿。
社會參與:
多場社會運動因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而致規模愈來愈大,網絡的便利,提高了年輕人「走出來」的意欲,促成運動的產生,任何人發表的文章、圖片、短片,也可能一夜間以facebook和twitter全城瘋傳。在此情況下,有相近理念的人要互通消息和發起行動,就變得更容易。互聯網讓不少學生在參與社會事務之餘,也能感受到行動的效果,並相信自己的行動能帶來正面影響。
自從手機能夠隨時上網,用家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愈加嚴重,各種對網際網路的過度使用,致影響正常作息,都可算是上網成癮。使用者用在上網的時間及金錢愈來愈多,甚至影響學業、工作等日常社交,而且向家人、老師或朋友隱瞞上網的情況。除了上網,對其他事情提不起勁,嘗試減少上網時間,但不成功。情況嚴重者,變成隱蔽青年,寧願留在虛擬世界而不想活在真實社會。
起底文化:
遇有未能以執法解決、不符合大眾道德規範的行為,網民會以起底「懲戒」當事人。起底常因傳播速度之快而成為城中話題,網民以人肉搜尋將肇事人的姓名、身分、住址等個人資料廣泛公布。網民想申張正義但沒有執法權力,互聯網成為公審平台,以為自己所做是為民除害。不過起底不能解決問題,且屬於網上欺凌,有時只有事件的片面資料便進行起底,令事件加快發酵,更可能冤枉好人,不值得鼓勵。
自拍風潮:
自拍風潮成為全球現象,用家因為自拍而有助於自我認同,增強自我存在感,也是一種自我認識和自我表達的方式。自拍無時無刻成為眾人焦點,強化自我認同感。公眾人物自拍,則是形象建立的方法之一。不過,照片放上網後,亦少不免會被評頭品足,如把網上批評放大,有可能跌進自我批判的陷阱,加深對自己身材樣貌的不滿。
社會參與:
多場社會運動因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而致規模愈來愈大,網絡的便利,提高了年輕人「走出來」的意欲,促成運動的產生,任何人發表的文章、圖片、短片,也可能一夜間以facebook和twitter全城瘋傳。在此情況下,有相近理念的人要互通消息和發起行動,就變得更容易。互聯網讓不少學生在參與社會事務之餘,也能感受到行動的效果,並相信自己的行動能帶來正面影響。
智能手機的影響
生理健康:
沉迷電子產品的人,容易加深近視或患上其他眼疾;長期低頭,會造成姿勢不良,易造成駝背;亦會令專注力減弱,影響幼兒言語發展遲緩。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,屬靜態生活,偏向減少戶外活動和睡眠時間,增加肥胖機會。
心理健康:
電話功能愈多,用家的依賴也愈高,很多人的自律性和自制力有限,容易長時間使用而不自覺,有時每隔幾分鐘就要看一下手機,形同上癮。
人際關係:
社交網站盛行對人際關係有正面及負面影響,好處是加強溝通,如可以即時知道朋輩的喜好和狀況,加深了解;即時回應朋輩,令人際關係更緊密;方便相約聚會交流,互通消息;認識新朋友,擴闊生活圈子。壞處是互聯網上的個人資料未必真確,所謂的認識其實並不真確,亦有機會遇人不淑;用家在意「朋友」對自己「讚好」與否,出現自我認同的問題。沉迷使用手機,與家人或朋輩聚會都是一人一機,並無真實溝通和交流,可能與家人的關係更為疏離。
從眾效應:
人們多數會被想法相同的朋友吸引,遠離表達不同意見的人,互聯網上亦是如此。人們很容易只閱讀自己認同的人發布的消息和觀點,因為大家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,不斷地解讀各種信號,判斷人們是否認同自己。活躍的社交媒體用戶能夠獲得更多的此類信號,例如狀態更新、人們分享的消息,以及他們日常生活的照片,結果卻令部分人愈來愈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,怕不被認同而被孤立。
沉迷電子產品的人,容易加深近視或患上其他眼疾;長期低頭,會造成姿勢不良,易造成駝背;亦會令專注力減弱,影響幼兒言語發展遲緩。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,屬靜態生活,偏向減少戶外活動和睡眠時間,增加肥胖機會。
心理健康:
電話功能愈多,用家的依賴也愈高,很多人的自律性和自制力有限,容易長時間使用而不自覺,有時每隔幾分鐘就要看一下手機,形同上癮。
人際關係:
社交網站盛行對人際關係有正面及負面影響,好處是加強溝通,如可以即時知道朋輩的喜好和狀況,加深了解;即時回應朋輩,令人際關係更緊密;方便相約聚會交流,互通消息;認識新朋友,擴闊生活圈子。壞處是互聯網上的個人資料未必真確,所謂的認識其實並不真確,亦有機會遇人不淑;用家在意「朋友」對自己「讚好」與否,出現自我認同的問題。沉迷使用手機,與家人或朋輩聚會都是一人一機,並無真實溝通和交流,可能與家人的關係更為疏離。
從眾效應:
人們多數會被想法相同的朋友吸引,遠離表達不同意見的人,互聯網上亦是如此。人們很容易只閱讀自己認同的人發布的消息和觀點,因為大家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,不斷地解讀各種信號,判斷人們是否認同自己。活躍的社交媒體用戶能夠獲得更多的此類信號,例如狀態更新、人們分享的消息,以及他們日常生活的照片,結果卻令部分人愈來愈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,怕不被認同而被孤立。
通識教育歌《手機世代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