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

現代中國:改革開放與文物保育


1.      甚麼是文物保育?

指保護和管理文物古蹟,其保育範圍包括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2.      為何中國重視文物保育?
增強國民的認同感與凝聚力、提升國民的文化素質、推動經濟發展、發展軟實力能與國際接軌。

3.      政府的回應
3.1      立法及政策方面:完善文物保育法規,例如修訂《文物保護法》,制定保護文物的基本方針;更以國家級法律保護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3.2      資源分配方面:鼓勵地方政府把文物保育納入地方財政預算,文物保護的經費亦大幅增加。
3.3      管理、教育和宣傳方面:開展人才培訓計劃;舉辦「文化遺產日」;鼓勵博物館向公眾免費開放,使文化遺產事業為大眾關心事業。
3.4      對外交流及合作方面:近年國內興起「申遺」,令中國的「世界遺產」數目不斷增加,意味着須加強屐行對國際社會保護「世界遺產」的承諾。
3.5      加強旅遊發展:從文物保育角度看,旅遊業可提供資金來幫助文物古蹟的復修和保養。從經濟角度看,文化旅遊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,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。

4.      改革開放對文物保育帶來的挑戰
l   政府追趕經濟指標,文物被迫讓路。
l   官員視文物為發展經濟的手段、「文化政績」,導致很多文物項目淪為「形象工程」。
l   部分景點為遊客提供的表演節目,只是商業噱頭,對文物造成破壞。
l   公民素質參差,不少人欠缺保護文物意識,做出各種破壞文物的缺德行為。
l   改革開放以來高速工業發展造成的環境破壞,亦危及各地的文物。
l   文化產業偏重娛樂性,會扭曲其文化內涵,未必是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佳方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