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

公共衛生:肥胖問題

教學視頻《肥胖問題》

香港學童的肥胖問題:
近年香港青少年的肥胖問題日趨嚴重。研究顯示,在接受訪問的9歲至12歲的學童中,分別有38%女生和57%男生屬於超重,估計香港有超過五分一兒童人口達到超重或癡肥水平。

生活模式:
香港小童群益會於201191928日期間,以問卷形式訪問1,970名中學生。調查結果發現,近四成人在受訪前一星期,除體育課外,完全無做運動,平均一周內只做1次至2次運動。另一調查發現,超過80%兒童在空餘時間看電視,近半兒童每天花3小時以上看電視。一項歐洲研究顯示,長時間看電視會令兒童較易肥胖。兒童每多看2小時電視,肥胖機會便會高四分一,除因少活動外,在兒童電視節目時段通常夾雜大量零食廣告,令他們更愛吃零食,因而產生肥胖問題。

飲食文化:
本港物質豐裕,學童不愁衣食,即使正常用餐已很易超出每天所需攝取量。香港浸會大學2010年的一項調查指,香港青少年的超重情況普遍,成因與 不良飲食習慣密不可分。超過四成受訪中學生每星期至少3次吃糖果或薯片、喝汽水和光顧快餐店。高熱量、營養價值低的快餐食品含較多脂肪,由於價廉味美、宣傳及隨處有售而吸引市民選購,結果導致肥胖問題越趨嚴重。

遺傳影響:
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於2006年及2007年,為2,954名學生與2,337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,結果顯示只有不足四成學童與家長,每天進食足夠的蔬果量,情況有待改善。研究也指出,家長的飲食習慣和態度為孩子的飲食情況帶來負面影響。此外,肥胖存在家族遺傳傾向。過重人士的直系親屬出現肥胖徵狀的風險分別是常人的1倍至2倍,而及肥胖人士則是2倍至3倍。

肥胖的定義:
身體過量積聚脂肪,即卡路里的攝取量及消耗量不平衡。世界衛生組織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世衛)早於1996年將肥胖症列為慢性疾病。

質體指數BMI:
用來計算標準身軀的指標。利用身高和體重之間的比例去衡量一個人是否過瘦或過肥。計算方法十分簡易,公式如下:BMI=體重 (kg)/身高(m2)(二次方)。一般而言,男性的標準BMI介乎2025,女性則在1822之間。

垃圾食物:
Ò  一些高糖、高鹽及高脂的食物。
Ò  這些食物含過多能量及油脂,是導致癡肥、高血壓、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主因之一。
Ò  世衛列名十大垃圾食物:
Ò  油炸類食物、醃浸類食物、加工類肉食品、餅乾類食物、汽水、快餐食品、罐頭食品、乾果類食品、冷凍食品、燒烤類食品

速食文化:
人們希望節省時間而出現的一種簡單供餐方式,體現製作和售賣快捷、食用便利、質量標準、價格便宜等特質。有關文化在美國首先盛行,隨著美式快餐店在世界各地成立,這種文化開始在全球各國大行其道。

教學歌曲《減鹽減糖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