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

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:家庭衝突

教學視頻《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家庭衝突》

衝突的定義和原因:
衝突是一種不協調的狀況,可以出現於個人和群體,或群體與群體之間。
引發這種不協調狀況的原因包括:持有相反意見、不同利益和信仰、爭奪有限的資源如時間、空間及金錢、基於不平衡的地位和權力所發生的爭持等。

衝突的分類:
暴力衝突衝突:例如宗教教派衝突、種族衝突、校園衝突等等
非暴力突衝突:例如精神虐待、言語挑釁

衝突的影響:
Ò  負面影響:
Ò  肢體碰撞、暴力事件、口角之爭。
Ò  正面影響:
Ò  面對不協調狀況,個人或群體會採取不同行動來處理和達到和諧或協調的局面,有助人們認識自己與社群之間的關係,反思行動的取向和成效。

家庭衝突的成因:
Ò  價值觀的落差:踏入青春期的子女與父母對很多事,持不同想法,若未能以有商有量的方法處理,矛盾會愈演愈烈。
Ò  角色期望的落差:父母覺得作為子女的,應該生性、聽話,但如果子女未能符合父母的期望,容易引起雙方衝突。
Ò  失效的溝通方法:例如子女不善言語溝通
Ò  失效的家庭功能:子女認為家庭是提供家庭溫暖和無微照顧的地方。但是,當父母對子女提出要求或教訓,子女便認為父母不再體恤他們、家庭不再溫暖,容易引起雙方衝突。

父母管教子女的四種模式:
專制式(要求高、接受度低):
生長在專制式家庭的兒童,隨著父母對他們高度的要求和控制,以及相對地較低程度的體恤和回應,通常會較難與人相處。當中有些兒童會變得怯懦和壓抑;有些則會帶有侵略性,容易失控。「失控」的小孩,大多生長在一個沒有明確家規的專制式家庭;而怯懦壓抑的兒童,則大多生長在一個家規嚴格的專制式家庭。在專制式家庭成長的兒童,相對於權威式家庭的兒童,成績往往較為遜色,而且自我形象也較低。

權威式(要求高、接受度高)
  權威式家庭的父母,會訂立明確而堅定的規限,但也會回應兒童個人和情感上的需要。在這類家庭成長的兒童,通常有較高的自我評價,表現較為獨立,但同時也較能與父母及他人合作。他們有自信,追求成就,也得到較好的成績。父母與子女的溝通,都是充分和有效的;因此,家人的關係通常比較密切。

縱容式(要求低、接受度高)
  縱容式的父母,不能對子女堅定地執行規條。在這類家庭成長的兒童,學業成績較差,行為帶有多點挑釁性,而且傾向於表現得有點不成熟,很少能負起責任,也較缺乏獨立能力。

忽視式(要求低、接受度低)
忽視式家庭的父母,既不管束也不關懷子女。在多數情況下,這種父母自己也有不能面對或解決的問題。在這類家庭成長的兒童,在他們與朋輩及成人的關係中,會常常出現情緒不穩的情況。他們也會傾向於比較衝動、不合群、能力較弱,缺少追求成就的動力。

兩代觀念有別易釀紛爭
成長背景有別價值觀落差大:
 隨着社會進步,價值觀念亦時移勢易。父母一輩在一個比較保守的社會成長,思想比較傳統;至於其子女則處於一個思想開放的年代,自然不像父母般保守。由於兩代人的成長背景有別,父母大多不接受現今青年人的習慣與生活態度,正是導致雙方發生衝突的重要因素。例如在現今互聯網普及的年代,網絡交友對青少年而言是十分普通的事,但父母卻認為上網交朋結友並不恰當,甚至覺得年輕人太貪玩,不認真看待感情關係等。

過分望子成龍忽略子女意願:
 每名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出人頭地,因此他們會把不同的期望寄予在子女身上,並希望子女能遵照自己的安排而生活,但這卻容易忽略子女的個人意願。當子女的行為與父母的期望不符時,便會易生衝突。

單向溝通方式惹年輕人反感:
 香港人每日為口奔馳,雙職父母湧現,大幅減低青少年與父母接觸及溝通的機會。小童群益會在08年訪問近900名年齡介乎1219歲的青少年,發現雖然青少年普遍認為父母為他們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,但並不了解其想法。而在傳統社會重視尊卑的氛圍下,父母對子女普遍採取單向及封閉的溝通方式,如「你真係懶,成日唔溫書!」、「成日出街,當屋企係酒店咩?」等封閉式語句,令青少年反感。

踏入青春期傾向反抗權威:
 根據美國社會學家艾力遜(ErikH.Erikson)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(TheoryofPsychosocialDevelopment),青少年在青春期處於一個角色混淆時期,並開始脫離家庭、轉為向同儕尋找身份認同,這段時期的青少年傾向反抗權威,進入一般人所認為的「反叛期」,因而產生眾多兩代之間的衝突。

低學歷難搵工依賴父母過活:
 父母有養育下一代的責任,但當子女成長獨立之後,理應脫離父母的經濟護蔭。不過,由於社會經濟轉型,低學歷青少年的失業問題嚴重,於是產生眾多「寄居族」,依賴父母過活,一旦停止經濟援助,兩代衝突便會產生。

基爾曼處理衝突的方式:
Ò  1.妥協/折衷Compromising(中度關顧自己及別人)
雙方的實力大致相同,經過一輪競爭後,協商出一個方案,達成各自部份的目標。
Ò  2.合作Collaborating(高度關顧自己及別人)
尊重對方的目標,研究有甚麼方法可以共同達成雙方的目標。

Ò  3.遷就/容納Accommodating(少關心自己,多關心別人)
其中一方嘗試先滿足對方的欲望與目的,放棄自己當前的目標。

Ò  4.迴避Avoiding(對雙方都不關心)
其中一方都察覺到潛在的衝突,迴避面對另一方的情緒。

Ò  5.競爭Competing(多關心自己,少關心別人)

衝突以角力解決

教學歌曲《年少無知_家庭衝突篇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